资讯中心

[视力康复]孩子视力出现异常怎样尽早发现?

发布时间:2016-07-05 13:26:07
  【按照多来明的测试方式测试孩子的视力】
  

  一般3~5岁的儿童就可以用标准视力表检查孩子的视力。把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孩子站在规定距离处,用挡眼器遮住一只眼睛,进行单眼的检查。

  双眼的视力如果分别达到1.0,就属于正常。一般来说,2~3岁的幼儿,视力能够达到成年人的一半。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视力观察得不够细致,认为只要孩子对送过来的物品有反应就说明视力没问题。

  怎样尽早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

  实际上,由于父母忽略,使得有些孩子的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疾未能及早发现,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期限,有的甚至一生都不能恢复,这是很遗憾的。

  怎样尽早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呢?对于婴幼儿来说,进行视力检查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其视力。但是如果父母细心,就可以从孩子平时的表现中捕捉到问题。

  

 

  比如,当发现孩子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或者看一个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不在同一平行的位置上,让孩子观看一些小动物的图案(有些地方有形象视力表),或手遮挡住孩子的一只眼睛,观察孩子是否还能继续正常玩耍等等。如果孩子出现拒绝家长的遮挡一类的反应,就应考虑其未被遮挡的眼睛是否视力不佳。

  初生婴儿的视力是很低微的,他在出生后的1~2周,视力才会逐渐提高,喜欢柔和散射的光线,讨厌强烈的光线直接照射。

  2个月左右,婴儿喝奶时能随着***面部活动而转动眼睛(有些婴儿更早);4个月时,视力相当于0.02~0.05,看到色彩鲜艳的物品,能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医学上称为“视动性反应”,指正常的哺乳婴儿对出现在眼前的视觉剌激所做出的双目注视的反应)。

  正确判断孩子视力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如果您的孩子年龄正处在上述阶段,而并未出现上述应有的反应,父母应该想到可能是视力出了问题。8个月的婴儿,双眼已经能够固定注视一个物体;到了1岁左右,幼儿对较远、较小的东西都能产生兴趣,比如隔着窗户望楼下玩耍的小孩、眼前的电视画面等。

  此时可用彩色物品来检查婴幼儿的视力,父母用颜色好看的玩具逗引幼儿的时候认真观察幼儿的双眼反应,能否追踪玩具移动,能否准确捕捉目标。检查完双眼之后,最好能再分别检查孩子的单侧眼。

  一旦发现孩子的眼睛有毛病,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详细检查,以便确定造成视力不佳的真正原因。总之是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多来明视力恢复中心,EYE你眼健康!

  @—————————————————

  ——多来明,值得信赖的视力恢复专家品牌

  北京多来明青少年视力恢复连锁成立于2004年,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青少年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斜视视力疾病康复的重点研发机构,品牌以自愿连锁合作体系运营,致力于推动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发展。

  ——多来明,儿童视力康复技术一路领先

  来自11所医科高等学府数十名视力康复专家团队,基于中医5000年精粹瑰宝热灸疗法,结合现代高新医学技术研发多来明“RCR分子视力修复疗法”,拥有9项国家视力康复专利授权。

  “RCR分子视力修复疗法”以眼球组织发育环境重建技术为核心,治疗原理分4个层次:<打通经络,强化眼肌>—><活化细胞,滋养眼底>—><修复病变,加固眼球>—><重建眼底,促进新生>一体化治疗,根本性切断视力疾病发生源,阻断视力疾病蔓延与加深发展,领先全球16年!

  10年历程,多来明成功帮助超过100万人康复视力,通过多来明“RCR分子视力修复疗法”,从里到外的眼球组织修复与眼球环境的重建,视力提升到1.0以上的健康水平,采用多来明的视力防护技术,持久保持稳定不波动反弹。

  多来明“RCR分子视力修复疗法”治疗目标: 重建稳固1.5健康视力, 轻度治愈,中度摘镜,高度缓控 ,给眼睛正真的长治久安!

  ——多来明,诚邀代理加盟,共享中国视力康复好事业

  多来明广邀有志气之士加入,分享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康复大市场,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提供视力护航,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请加入多来明青少年视力恢复连锁。

  多来明,值得信赖的视力恢复专家品牌,把光明美好送入千万家!多来明视力恢复热线:4007-082-085,官网:www.010123.cn

分享到:

上一篇:[视力康复]近视的“七大账单”你算清了几笔?
下一篇:[视力康复]不同年龄的宝宝眼睛呵护重点不同

2004-2021版权所有:北京欢动传承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牌运营商 京ICP备2021006280号-1  全国咨询热线:400-110-1660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合作指南资料备索
Site Design & Content 2004-2021 Beijing Dolami Vision Health Chain. All registered trademarks belong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s.